从北大校长读错字中,侃侃我的联想(2)
五,能者上,庸者下。
校长在致歉信中说他曾经受文革的影响,文学的基础没打好,后来又没及时补上去。这虽然这说得是真话,态度也不可不谓之“很诚恳”,可也实实在在地暴露出来了他的真实水平。文革的灾难,这有很多很多的人都受过,这是历史形成的,说也无益。问题是为何以后没及时补上去?同样受文革的影响,别的许多人为什么就能补上去?没补上去也罢,但文学水平低的事实,这可就被坐实了。
文学水平低的人,可以做些对文学要求不高的工作。可做对表达能力要求甚高的校长来说,就不合适了。校长的工作对象主要的是教师,是要做高级知识分子的工作的,那文学水平不高怎么能胜任?这高级知识分子的工作还能做下去吗?
在这里说得是当北大的校长,是凤毛麟角中的凤毛麟角,其需要量不是百里挑一,也不是万里挑一,而是14亿里挑一。应该说,我泱泱大中华最不缺少的就是人材,那为何不选一个更合适的人?为何一定要一个“文学基础没打好”的人来将就?
作为当事者,应该有自知之明,既然明知道自己的文学基础没打好,现在又在事实面前栽了跟头,这样的水平是不适宜当北大的校长的。那发扬点风格、忍痛割爱一下好不好?主动让让贤,别赖在那里不放手。这样,也许会给自己挽回来一些面子,至少还是可以让人感觉到自己是个“大丈夫”,有骨气,有担当,能上,也能下,能拿得起,也能放得下。
如果把权、钱,都看得很重,那就得忍受一下别人在自己的身后,戳戳点点了!——那滋味,也应该不是很好受的吧?!
0000000000
六,对人的对与错的评论,必须客观、公允,必须实事求是。
有网友在评论林校长在道歉信的时候,说“错了就是错了,……至于最后说‘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更不敢苟同”,还有人说“最后还要说‘焦虑和质疑’给自己‘找回来点’就显得这道歉是为了公关。”
他们的意思,有点儿让人费解,我思来想去,感觉他们要说的意思大概有两点:
一是说,林校长认为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的观点,是不当的,所以他对林校长的态度“不敢苟同”;
二是说,林校长在这里说到‘焦虑和质疑’的问题,是在指责网友的批评是不应该的,是在为自己辩护,用白话说,是表面上是在做检讨,可又有点不甘心,在这里想“倒打一耙”。即这个致歉不是很真诚的。
对他们的话,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我觉得不是像他们所理解的那样的。
为了彻底弄清事实,我仔细查了林的演讲稿和他的道歉信(现把两文附后,以便于大家核实参考。资料来源于网络)。他的演讲稿很长,有4000多字,共讲了“前言,寻求民族的未来路,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迎接未来挑战,感恩与祝福”等五个大问题。其中第3与第4个问题占有很大的比重。
他在“迎接未来挑战”问题中说:
“……不同观点的碰撞、辩论、质疑甚至批判是有益的,但我们更需要在价值层面建立共识与确信。”
“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
我把它们联结起来,可以组成一个长长的多重复句,其逻辑关系是:总的是层层递进,其间包含有转折:
(尽管)不同观点的碰撞、辩论、质疑甚至批判是有益的,但我们更需要的是“在价值层面建立共识与确信”。虽然“碰撞、辩论、质疑甚至批判是有益的”但我们不能停留在这上面,因为它不但“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结论是“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这就是林校长要向与会者,传达的他的理念。我觉得这并没有错。
他在道歉信中最后说:真正让我感到失望和内疚的,是我的这个错误所引起的关注,使人们忽视了我希望通过致词让大家理解的思想:“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
林校长的意思是说“真正让我感到失望和内疚的”,是“我的这个错误所引起的关注,使人们忽视了我希望通过致词让大家理解的思想”
他很懊悔、很内疚、让他特别自责的是,因为自己的不慎,转移了大家的视线,把他的演讲的中心引向到了别处,而忽视了他要向大家传达的中心理念,造成了整个演讲的失败。——实事求是地说,这是很痛心、很深刻的检讨!
在我通读过两个全文以后,我觉得我能理解林校长的懊悔和内疚。我注意到了他读错字的地方,是在开始演讲之后的261字处,这对于全文来说,可以说是刚刚开始。在刚刚开始讲的时候,就出现了失误,这是特别令人遗憾的!因为这个时间段是听众精神最集中的时间,是听众对演讲内容最抱期待的时候,可是他们听到的不是最精彩的内容,而是读错字。就像听一个著名的歌唱家的演唱时,听到了跑调的音符。可以想象得到,大家当时的表情一定是,从意外、从惊讶,继而哗然、失望,到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直至会场出现了波动甚至失控,于是,听不到校长在继续说些什么了,……那又怎么能不“使人们忽视了我希望通过致词让大家理解的思想”?读错别字在无情地把镜头抢走了啊!
从上面的梳理,我认为,林校长演讲的论点没有错,林校长的道歉,是诚恳而深刻的。不存在前面网友说的情况。
我感觉到了林校长很痛苦,他是下了多么大的决心才能放下自己的老脸、艰难地审视一下自己的一个疏忽而带来的失败的呀?他不希望有这种情况的发生,可是发生了,且形成了舆论界的一个小漩涡,他却无法躲藏或回避,只好硬着头皮去面对;写了道歉信,又被误解,连自己的论点都被否定了。这本来不公平,可自己连一个继续解释的机会都没有,真的很无奈!
所以,我认为对文章的评论,必须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不可以断章取义、主观臆断。态度要与人为善,出发点是治病救人。不要以偏概全,全盘否定。
0000000000000
七,在做自己没有足够把握的事情的时候,请事先“做好功课”
林校长的失误,本来是可以避免的。电台的播音员,就很少出现读错字的情况。我想,他们的专业基础也并不见得个个都特别深厚。只是他们在念播音稿之前,只要是有时间的话,都要把“功课”做足,反复地诵读,求得能把每个字读正确,能把每句话的语气表达清楚准确。
林校长说讲稿是他自己写的,那他为何还要在读“立鸿鹄志”的“鹄”字的时候有很短时间的迟疑(据说是这样,我没亲自听到)?如果真是这样,那表明他对这个字的读音,就是有些叫不准,这为何不在事先查查字典较较真?这如果能事先把“功课”做一做,大概这个被动就不会发生了,……
0000000000000
以上七点想法就侃到这里了,我是在“闲谈莫论”地聊没能力聊的事情,有不当之处欢迎商榷或批评!
附:(原文曾经转到这里,可能被审核拦截,现在给出网上链接地址。)
1,演讲稿
2,道歉信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