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杂谈妙笔 >> 世相杂谈 >> 小议“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散人)
    
  双击自动滚屏  
小议“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散人)

发表日期:2014年7月13日  出处:原创  作者:散人  本页面已被访问 4889 次


 

小议“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文、编:散人

 

 

   在空间里看到一则故事:

   

    “李嘉诚的司机给李嘉诚开车开了30多年,准备离职离去,李嘉诚看他兢兢业业干了这么多年,为了能让他安度晚年,拿了200万支票给他,司机说不用了,一两千万还是拿的出来的,李嘉诚很诧异,问:你每个月只有5-6千收入,怎么能存下这么多!司机回答说:‘我在开车时候您在后面打电话的时候说买哪个地方的地皮,我也会去买一点,您说要买哪支股票的时候,我也会去买一点股票,到现在有一两千万的资产! 这说明你是谁不重要,你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跟着百万赚十万,跟着千万赚百万,跟着亿万赚千万。一根稻草不值钱,绑在白菜上,就是白菜的价钱,绑在大闸蟹上就是大闸蟹的价格 ……’”

    和这相类似的有俗语:“驾鹰吃口肉,驾鸭子窜一身稀屎”。其实,这就是在讲为什么要“交必良友,居必择邻”的道理,因为交良友受益,交恶友受损。这同时也是一个人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例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明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或者经常接触什么样的人(群),那天长日久,就会受其影响、甚至被他们同化而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的规律。

    这结果当然会有正反两个方面:或者是好,或者是坏的。故事中司机受的影响,就是好的,那是“近朱者赤”。而坏的“近墨者黑”的事例就更多,譬如我介绍的下面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就是:

   

    我的邻居X某,他原本是一个勤劳、善良,憨厚、正直,为人大度,乐于助人,很有人缘的好青年,家境也比较殷实。如果说还有点不足的话,就是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好看个小牌儿——那是为了娱乐娱乐,没有多大输赢的。可是后来和一个嗜赌如命的赌徒Y某的女儿结了婚,从此他的厄运便开始了:他的这位“老泰山”输得没钱的时候,不但要向他这个姑爷借点钱(这“借”是什么意思?都懂的),最要命的是,他还常常在赌友凑不够的时候,邀他的这个女婿参与赌博,Y某每每和他的儿子说:“去找你姐夫,让他来凑个手……”——老泰山是何方神圣?顾名思义,那自然是家中“老大”的家严是也!这,如果你想过个遂心的日子,那这位,可是绝对惹不起的人物!那就慷慨解囊或俯首听命吧!总得给这个老丈人一个面子吧?X某借给了,也去凑手了。可谁知道,这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常路,姑爷经不起诱惑也成了赌徒,这真个是“不是一路人,不结一家亲”了,因此他们被本村人戏出了一副对联的下联,描写他们为:“翁赌,婿赌,翁婿二赌徒”(上联好对吧?你怎么对的?)。后来没用多长的时间,两家都破落了,翁,穷得更穷了,婿,差不点连媳妇都输出去了!……

 

    看这交友(结亲)、择邻有多重要?!

    那这两例表现出的“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是不是偶然的巧合?

    不是的,心理学中早就指出:

    出现“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的现象,是必然的。社会心理学认为:

    群体活动,是导致个体“去个性化”的一个重要情境。群体活动中,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水平都迅速降低,使人处于去个性化状态而表现出某种共性,这是人容易受环境影响而改变自己的心理原因之一;

    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等各方面,都有与所在群体保持一致的趋势,否则个体的生存就会遇到障碍或受到挫折。在群体压力之下的“从众现象”,这是人容易受环境影响而改变自己的心理原因之二;

    接受暗示、诱惑而自然模仿,让个体在无意中失去自我,在言行、思维、判断等方面自愿接受他人的模式,这是人容易受环境影响而改变自己的心理原因之三。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因而不能单独一个人永久离群索居,总会和这些人、那些人生活在一起,所以“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的现象,就是不可避免的了!从古至今,之所以能成为了一种颠扑不破的规律,且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就是因为它是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的。

    有人会说:“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既然是规律,那“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的现象又该做何解释?莲既然出自于“淤泥”,她为何不受淤泥的污染?

    这其实不是能和“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成为悖论的理由:

    前者是说作为个体的人,会被环境影响而改变自己,这是讲个体的人和他周围的人群的关系;这个规律是统计规律,即“大多数”人会如此,而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如此。

    后者是说作为一种植物的莲花,和生长它的环境的泥土的关系,这里面只有利于不利于生长的关系,不存在于什么谁污染谁的问题。植物和土地没有人类那样的高级思维,也没有像人类那样的选择机会,从这个角度来说,两者没有可比性。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句,是周敦颐先生于几百年前,在“爱莲池”边赏荷,触景生情,深恨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而写下的《爱莲说》中的句子,他不过是借景生情,想用莲的高洁品质,来比喻某些人的洁身自好、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的高尚,这是用把莲拟人的手法,来表现他的一种期望。这是心灵的寄托,并不等于这就是事实。事实上,莲本身是没有思维、不懂得好恶,只是出于生存的本能的,谈不上受不受淤泥污染的问题;在人的世界中,真正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极少,虽不能说是没有。——用人为对植物赋予的想象,和用特例来质疑一般规律,这就犯了主观臆断、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所以用这个名句,想推翻“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的规律是行不通的。

    既然事实和理论都证实了这个结论的正确性,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对?当然是走近朱者,远离墨者。能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能识别出哪些是“朱”,哪些是“墨”,但在具体的实践中辨别清“朱与墨”,并不像辨别颜色中的“红与黑”那么简单,有时候黑是在红的掩盖下显现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红还会向黑的方面转化。这时候表面上的红,恰恰就是实质上的黑,像权力、金钱、嗜好、淫邪等等,都是。所以在辨别朱与墨上,需要我们下一番功夫,要透过表象去看实质;其次那就是在明确方向之后,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在诱惑面前不为其所动,在压力面前不为其所屈,不犹豫,顶得住。

    走近朱,远离墨。靠近美好,驱离邪恶。善待我们宝贵的一生。

    其实,在小范围内,人与人之间应该这样。若如果把范围扩大一些,那么国与国之间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呢?我以为也应该是的……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发表人:遥远的思念
发表人邮件:www.huisaw@163.con发表时间:2014-7-18 17:11:00
说的太对了。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这和你跟什么人在一起是太重要了。有人说:常跟当官的人在一起,当官是迟早的事。常跟有钱的人在一起,发财是迟早的事。常和懒汉在一起,倒霉是迟早的事。我也很相信这种观点呢!所以说眼下孩子交什么样的朋友的确很重要。
发表人:月圆中秋
发表人邮件:470011648@QQ.COM发表时间:2014-7-14 17:23:00
因为我们常人很难有强大的定力,所以在明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情况下,还是努力向正能量靠拢吧.
发表人:寂寞风景
发表人邮件:277248493@qq.com发表时间:2014-7-13 14:52:00
阐述得非常好,最近常和朋友谈及这句话,现实生活中真的很难分清朱和墨。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心缘之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人:“心缘之梦”微信群yueyuanzhongqiu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