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妇科专项检查-宫颈刮片
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在妇女体检中是一项不可少的检查。宫颈刮片细胞学诊断是比较正确可靠的检查方法,具有简便、安全、经济等优点,已广泛用于临床。成为防癌普查的一条捷径。我国宫颈癌防治协作会议规定,将宫颈刮片结果为分Ⅰ—Ⅴ级。
Ⅰ级为正常的阴道细胞。
Ⅱ级细胞核普遍增大,染色质稍增多,根据其程度不同又可分为两类:ⅡA有轻度核异质细胞或变性细胞,但多为炎症的表现,常见于老年性阴道炎。ⅡB有重度核异质细胞,细胞的形态异常,但仍属于良性病变,必要时应该通过阴道镜进一步观察,对可疑病变采活体标本进行病理检查。
Ⅲ级:细胞核增大,核形可以不规则或有双核、染色加深,成为典型的核异质细胞,对于这种情况难以肯定是良性或恶性,也必须通过阴道镜采活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Ⅳ级:可见到具有恶性特征的细胞,但数量很少、不够典型
Ⅴ级:能见到具有典型恶性特征的癌细胞,而且数量较多。
由于常规巴氏涂片假阴性率较高(15%~40%),原因是涂片中没有能诊断的细胞或涂片质量差,过多黏液血液或炎症细胞以及上皮细胞过度重叠使不正常细胞被遮盖。为此大型医院已不再使用该系统。TCT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细胞学诊断新技术,改变了以往巴氏涂片检测方法的不足,标本取出后立即放入Preserv Cyt细胞保存液中,经程序化处理,取样制成均匀的薄层涂片,使薄片中的不正常细胞容易观察,并且湿固定的细胞核结构清晰,易于鉴别。对宫颈病变筛查能提高涂片满意率及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
TCT将宫颈病变分为:
正常范围良性――――由炎症引起的细胞改变。
低度上皮内病变LSIL-可能为宫颈癌。
高度上皮内病变HSI-高度怀疑宫颈癌
巴氏Ⅴ级分类是临床医生对宫颈癌诊断的重要依据,但由于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而将巴氏Ⅴ级分类衍生出经典巴氏,日本巴氏和中国巴氏分级,以能更好的解决恶性肿瘤不同阶段的细胞改变。近年欧美一些国家提倡使用的TBS(the bethesda system)诊断标准;用描述细胞形态的方法对细胞形态的改变进行报告。一定程度上改进了巴氏分级的不足。目前本法在我国一些大型医院也已逐渐推广使用。TBS分类对细胞形态改变的描述对妇女宫颈刮片的报告更为合理和易为临床医生理解,并且报告内容也淡化了人为分级的明显界限。大多数不典型增生能恢复正常,用病变来表达某一病例不确定的生物学潜力更为合适。TBS分类 ;
(1)正常细胞学涂片;
(2)良性细胞学改变:包括各类微生物感染、炎症、宫内节育器及放疗后的反应性和修复性改变;
(3)上皮细胞异常又分为①不典型鳞状细胞性质未定(ASCUS)或未明确意义的非典型柱状细胞(AGCUS);②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包括HPV感染的细胞改变或轻度不典型增生/CINⅠ;③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包括中、重度ASCUS 细胞的不正常特征显著多于炎症细胞改变,但是数量和质量上不够诊断上皮恶性病变,因为细胞在此阶段的改变可能反应一个良性或者是潜在的癌变损害,但不能明确的分类。(3)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CINⅡ、Ⅲ;④鳞癌。根据不同的发展进程,LSIL与HSIL有显著的区别,LSIL可以是癌的最初表现形式,但其恢复正常可能亦较大,故应对出现此类报告刮片妇女进行密切关注,而且HSIL则复原的可能性相对较少,发现此类报告则应进行相应积极治疗,以减少恶性肿瘤对人体的损害。在检查中我们还发现某些绝经妇女常可出现散在或成团的卵圆形裸核细胞,大小不等,有的有明显核仁,此多为萎缩的宫颈管内膜腺上皮,应属于AGCUS,而当出现单个裸核细胞明显大于正常 时,可定为LSIL,
宫颈癌前病变 一般是指鳞状上皮的癌前病变,又称上皮内瘤变(CIN)。按WHO标准:分为三级:CIN1、CIN2、CIN3。 在细胞学的TBS诊断标准中:癌前病变(SIL)一般分为低度病变(LSIL)和高度病变(HSIL)一般认为,只有在达到浸润癌的程度是才是所谓的临床期癌,癌前病变很好地表达了在癌尚未达到临床期癌(包括早期浸润癌和早期侵犯癌)的癌前驱改变的含意,但癌前病变细胞毕竟不是正常细胞,是应该引起密切注意的细胞改变,有时甚至是严重的改变,需要进行临床处理。 目前关于女性子宫卵巢和乳腺的诊断与从前相比已经细化了许多,并且把鳞状上皮来源的宫颈癌前病变和原位癌都放在了鳞状上皮内病变的范围。鳞状上皮来源据统计发展为浸润癌需18-58个月(有的可自行消退),腺上皮来源原位癌发展为浸润癌需5-1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