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雅韵 >> 谈诗论道 >> 笔记:近体诗的格式(5)——“对”与“粘”
    
  双击自动滚屏  
笔记:近体诗的格式(5)——“对”与“粘”

发表日期:2021年1月1日  出处:原创  作者:浮云  本页面已被访问 2310 次

 
 
 
近体诗的格式(5)
 
 
 
    ——“对”与“粘”

 
 
  (3)七律中的“对”和“粘”。
   七律中,句子的排列有没有什么规则可遵循?如果有,那它的形成是专家的硬性规定,还是因为当句子之间有一定的排列规律的时候,才有这种音韵之美?应该说,是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理论根据的。但这同样不是现代专家的发明,还应该是在唐诗中体现出来、又经现代专家们的分析提纯总结出来的,最后成为了有关的理论,这个理论就是“粘对”原则。
   1,七律中的“对”:联中的出句和对句之间要平仄相对。
   在首联中,出句如果不押韵,则跟其它各联并无差别,这时是“平仄相对”,很好理解。例如:
   仄起仄尾:仄仄平平平仄仄
      对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起仄尾:平平仄仄平平仄
      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但如果首联押韵,那出句、对句都要押韵,即都要以平声收尾,这样的联,出句和对句就没法完全相对,——这只是首联才有的特殊情况。这时就只能做到“头对,尾不对”了。就是说,在首联的出句是入韵的条件下,这时,允许有“头对,尾不对”的情况:
  如出句“仄起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
             对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出句“平起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2,七律中的“粘”:相邻两联间,下联的出句和上联的对句的顶节要平仄相同,亦即相邻两联间的两句的顶节,平仄要相同,这就是“粘”。
   同样因为这上联的对句必定是平收,而下联的出句必定是仄收,所以相粘也只能做到“首粘尾不粘”。这个是正常的普遍的情况,没有特例。
   “联内平仄相对”“上下联间平仄相粘”,这就是七律的上下句平仄组合的基本原则。有了这个规则,我们既可以依其首句的形式,很快导出其它7句来,也可以在给定任何指定的句子时,不断地导出它下面的句子来(这对于写排律很有用)。
   其实我们上面的分析,旨在找出七律句子排列的理论根据。即用这种规律来排列句子,才能读起来琅琅上口的,从而找到了近体诗在朗诵时,为什么音调会和谐、优美的本质原因。
   “粘对”规律,是七律中句和句间怎样排列的理论根据,在探讨起来似乎有点繁琐。可具体实践起来,却很轻松。不信,你只要把那标准律句,信口念他十分钟,你就觉得这些句子只有这样念下去,才顺口。最后的感觉,甚至会觉得想不这样念都不行。
   可见,掌握七律标准平仄格式的方法,最好的是硬记(四种形式中的一种就可以),用机械记忆、记熟它,熟到能张口就来、不假思索。——当实在记不住的时候,才用粘、对规律去现推导。
 
 
  题外话:
 
  这是一个我小时候接触格律诗的故事。——我写到这的时候,在我的脑子里浮现出了一个场面:
 
   我跟着哥哥,去读私塾(那时我还小,只能是“旁听生”,是跟着去玩)。那夫子是个老学究,他手摇着蒲扇,眯缝着眼睛,摇头晃脑地吟着:
 
    “大梦(eng)~谁先觉(jue)?平生(eng)~我自知!草堂(ang)~春睡足(wu),窗外(wai)日迟迟(chi)
~”
   或者:头画着圆圈,随着平仄的节奏,拿腔拿调地吟哦着: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当时什么都不懂,只觉得他念得挺好听,肢体语言夸张且滑稽,很搞笑。可是,后来我也慢慢学会了,——不是硬记的,是被熏染的!有时也学着他的样子念,再后来,更知道这就是五绝和七律。进入平仄格式的学习,对于什么“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念起来,竟有像似曾相识的熟悉!原来她们就藏在那些诗的背后,在夫子的不断地示范或暗示中,已经在我脑子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后来用到的时候,信口拈来,想错都错不了!——这还用特意记吗?还用想什么“粘、对”吗?什么都不用了,所以,只要你死记硬背一下,念它十来分钟就可以搞定了啊!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心缘之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人:“心缘之梦”微信群yueyuanzhongqiu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