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雅韵 >> 谈诗论道 >> 笔记:近体诗的格式(17)——检测的不可靠
    
  双击自动滚屏  
笔记:近体诗的格式(17)——检测的不可靠

发表日期:2021年1月1日  出处:原创  作者:浮  本页面已被访问 2187 次

 

笔记:近体诗的格式(17)

       ——检测的不可靠

 

   4,误判具有“特殊句式”的律句为出错。

   这种“特殊句式”的律句,唐诗中是有相当多的数量、甚至在科考中也曾被采用过的特殊格式的律句(即“子类特殊律句”)。  

   现在就以其中之一为例,来看软件检测的情况,我们从截图中可以看到:

 

 


 

   这首五律,是唐朝大诗人梅尧臣的《夏日晚霁》。他用了在当时颇为流行的特殊格式,这种格式在《汉语诗律学》中被称为“子类特殊律句”[见《诗律学》100页9.2(一)子类特殊形式,就是把本该用“平平平仄仄”(即b式句——浮云插话)的五言句改为“平平仄平仄”……]。其特点是多用于尾联,在出句中,把腹节的两个字的平仄互换,即如诗中“避喧”本应为“平仄”现在改为“仄平”而得到。——这是合法的律句。
   可在软件中却把它说成是“平仄存在2个问题”,这是正常的特殊形式的句子,软件却判为出错的情况。

   上面提到了“子类特殊律句”,那和它是否还有相似的律句?要不何以要命名为“子类……”?是的,还有一种和它相似的律句,即“丑类特殊律句”。


   
“丑类特殊律句”,是在aB式联中,把出句的腹节的后字,改为仄声把对句腹节前字改成平声字。这种情况多用于首联,用这种特殊律句写的诗在唐诗中虽然也有一定的数量,但并不多见,远没有子类特殊律句应用得那样多。


   在这里,本人想说:关于“子、丑类特殊律句”,究竟应该看成是“特殊律句”,还是看成是“来自于246字中的拗”,还没有定论;更不能因为有特例(仅限于b式句和aB式联中)的存在,便把它们推而广之,借题发挥,搞什么“四拗三救”或“六拗五救”的那一套(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不附带条件的这样救起来——13456字的平仄都可以不论的话,那就不存在什么格式的问题了,可以随便胡写一气,那这样的诗句,还能称之为是近体诗了吗?不客气地说,“四拗三救”或“六拗五救”之说是没有什么依据的,而且是想把近体诗的理论进行彻底地颠覆的理论。


   进一步说:《诗律学》中,之所以介绍了“子、丑类特殊”律句的存在,是尊重历史事实,是为了向读者们介绍在历史上格律诗的格式的发展变化情况,让我们知道格式形成的历史演变过程、和曾经出现过哪些“小插曲”。他并没有把这小插曲当作为一种正式格式向读者提出来。这表明作者得从全面的历史研究中,经过对大量知识的筛查、比较之后,才去粗取精、主次分明地写在自己的论著之中,这是作者的文风的科学、严谨和负责。


   我们能够轻松地想得到:如果作者想把它当作是“拗的一种”(如“丁种拗”、“戊种拗”、……)写下去的话,这不是作者的思维或笔力所达不到的东西,而是感到:不应该、不需要和与自己的理论体系的不相容。      

   ——别人想在他的理论基础上再发展一下、添加点什么,那只能是画蛇添足,没有任何价值的,客观上却有可能把近体诗的格式引向混乱、虚无而最终毁掉近体诗。


   《诗律学》中,明确地向我们指出:“ ……总之,像上面这些二四六用拗的例子并不是律句的正则;它们极近似于古风式的律诗。初学诗的人应该先求平仄分明,绝不能因为弄错了平仄而以此为口实。” ……

笔记(18)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发表人:浮云
发表人邮件:fy@qq.com发表时间:2020-12-23 9:27:00
春之霓虹老师,长玉诗姐:感谢二位的支持!写格律诗其实也并不是那么难的,我在这里连载我的笔记,目的是我先提出个问题,作个靶子,供大家讨论;也有提醒大家注意的意思,尽管遇到这种情况的机会并不是很多,遇到了也不意外,——我是在这条路上走得稍远一些,于是就发现了一些不平坦的路面,……
发表人:谊之长玉
发表人邮件:448083090@qq.com发表时间:2020-12-22 19:47:00
近体诗真的太深奥了,之前我只是依据词谱学着填写几首,五绝和七绝也是交给软件去检测了,原来软件也这么不可信啊! 实在太难了,我胆怯地选择放弃。
发表人:春之霓虹
发表人邮件:325823485@qq.com发表时间:2020-12-22 10:32:00
一直觉得诗的格律太高深,不才的我仰慕浮云老师的才华!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心缘之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人:“心缘之梦”微信群yueyuanzhongqiu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