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先进企业意识到人本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带来的产业革命,已经在改变着社会的劳动阶层的构成了,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我们称之为知识工作者的脑力劳动者,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教师、设计师等等,甚至广义地延伸到企业的各级主管,他们拥有着可以改善生产力的专门的知识,因而,他们就或多或少地掌握了区别于传统产业工人的职业选择权。也就是,知识工作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从事的事业或者愿意服务的企业,而在所服务的企业中,也可以选择积极、消极或者中庸的态度,因为,知识掌握在他们的大脑中。可见,企业拥有了知识员工,不一定就能提升企业的生产力,只有当知识员工被适当的激励,其专门的知识才可能被利用。因此,企业引入人本化的管理思维来卓有成效地激励知识员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大势所趋。
谈到激励,利用物质和金钱作为奖励是企业常用的激励手段之一,这是毫无疑问地是必须的,但却不是长期有效的,原因是企业不可能无限制地加大物质奖励成本;再者是人的需求欲望是无止境的,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迁,当旧的需求被满足或不完全被满足的时候,新的需求就会出现了。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层次论》所论述的那样,当人对生理、安全和归属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尊重的需要就会产生并支配着人的生活。显然,如果企业能基本提供相当甚至高于社会平均报酬水平的同时,也能不断满足员工的对尊重的需要,这种精神上的激励甚至比物质上的激励更来得持久,有效。
“尊重”这个词多数是在论述道德范畴的问题是被提及,在讨论企业管理问题的时候,就比较鲜见了,更不要说上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所谓尊重,是包括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或者称为自尊和尊人把。什么是自尊呢?自尊就是自我尊重,表现为人对自我行为的价值和能力被他人及社会承认或认可的主观要求,是个人对自我价值和尊严的追求。自尊既包括对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等等的愿望,也包括来自他人的敬重,例如威望、承认、接受、关心、名誉地位和赏识等等。尊人,是指尊重他人、社会和自然。这里体现出尊重的二重性,即人不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因而确定了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性,也就是体现了自尊和尊人的互动性。人要想得到尊重、得到发展,就必须不断的调整自己和社会的关系,例如社会认识关系、社会实践关系,而其本质就是价值关系。一言蔽之,如果你不尊重他人,你也不可能获得他人的尊重的。
人本化管理中,要满足员工的对尊重的需要,就是使员工所从事的工作能反映其个人价值,满足其“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观念,从而得到同事和上司的赞赏,甚至于社会的认同,那就是令其享受这种精神上的满足而达到激励的目的。这可是善用资源,提高收益,减低成本的激励法宝。
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如何运用“满足员工对尊重的需要”的激励手段,去提升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呢?首先,企业必须要有“尊重”的氛围,也就是要建立一种尊重每一个员工(包括你的接线生和总工程师)的存在价值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人的个人特质的一种反映,即需要企业所有者或其所托者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使然。使这种文化糅合到管理实践的行为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