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强化品质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增强客户信心,扩大市场份额
负责ISO9000品质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都是经过国家认可机构认可的权威机构,对企业的品质体系的审核是非常严格的。这样,对于企业内部来说,可按照经过严格审核的国际标准化的品质体系进行品质管理,真正达到法治化、科学化的要求,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迅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企业外部来说,当顾客得知供方按照国际标准实行管理,拿到了ISO9000品质体系认证证书,并且有认证机构的严格审核和定期监督,就可以确信该企业是能够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乃至优秀产品的信得过的企业,从而放心地与企业订立供销合同,扩大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可以说,在这两方面都收到了立竿见影的功效。
2. 获得了国际贸易“通行证”,消除了国际贸易壁垒
许多国家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设置了种种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其中非关税壁垒主要是技术壁垒,技术壁垒中,又主要是产品品质认证和ISO9000品质体系认证的壁垒。特别是,在“世界贸易组织”内,各成员国之间相互排除了关税壁垒,只能设置技术壁垒,所以,获得认证是消除贸易壁垒的主要途径。(在我国“入世”以后,失去了区分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严格界限,所有贸易都有可能遭遇上述技术壁垒,应该引起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及早防范。)
3. 节省了第二方审核的精力和费用
在现代贸易实践中,,第二方审核早就成为惯例,又逐渐发现其存在很大的弊端:一个供方通常要为许多需方供货,第二方审核无疑会给供方带来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需方也需支付相当的费用,同时还要考虑派出或雇佣人员的经验和水平问题,否则,花了费用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唯有ISO9000认证可以排除这样的弊端。因为作为第一方的生产企业申请了第三方的ISO9000认证并获得了认证证书以后,众多第二方就不必要再对第一方进行审核,这样,不管是对第一方还是对第二方都可以节省很多精力或费用。还有,如果企业在获得了ISO9000认证之后,再申请UL、CE等产品品质认证,还可以免除认证机构对企业的品质保证体系进行重复认证的开支。
4. 在产品品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国际贸易竞争的手段主要是价格竞争和品质竞争。由于低价销售的方法不仅使利润锐减,如果构成倾销,还会受到贸易制裁,所以,价格竞争的手段越来越不可取。70年代以来,品质竞争已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主要手段,不少国家把提高进口商品的品质要求作为限入奖出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措施。实行ISO9000国际标准化的品质管理,可以稳定地提高产品品质,使企业在产品品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5. 有效地避免产品责任
各国在执行产品品质法的实践中,由于对产品品质的投诉越来越频繁,事故原因越来越复杂,追究责任也就越来越严格。尤其是近几年,发达国家都在把原有的“过失责任”转变为“严格责任”法理,对制造商的安全要求提高很多。例如,工人在操作一台机床时受到伤害,按“严格责任”法理,法院不仅要看该机床机件故障之类的品质问题,还要看其有没有安全装置,有没有向操作者发出警告的装置等。法院可以根据上述任何一个问题判定该机床存在缺陷,厂方便要对其后果负责赔偿。但是,按照各国产品责任法,如果厂方能够提供ISO9000品质体系认证证书,便可免赔,否则,要败诉且要受到重罚。(随着我国法治的完善,企业界应该对“产品责任法”高度重视,尽早防范。)
6. 有利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按照国际间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的惯例,合作双方必须在产品(包括服务)品质方面有共同的语言、统一的认识和共守的规范,方能进行合作与交流。ISO9000品质体系认证正好提供了这样的信任,有利于双方迅速达成协议。
2008版ISO 9000族标准的总体结构
2008版ISO 9000族标准文件结构
核心标准 其它标准 技术报告 小册子
ISO9000 ISO10012 ISO10006 ● 质量管理原理--选择和使用指南
ISO9001 ISO10007 ● 小型企业的应用
ISO9004 ISO10013
ISO19011 ISO10014
ISO10015
ISO10017
小型企业的应用
其中4个核心标准为:
1.ISO 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该标准描述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并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术语。取代了ISO 8402: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和ISO 9000-1: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 第1部分:选择和使用指南》两个标准。
2.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该标准提供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供组织证实其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规要求产品的能力时使用。组织通过有效地实施体系,包括过程的持续改进和预防不合格,使顾客满意。此标准取代了1994版的ISO 9001、ISO 9002和ISO 9003等三个质量保证模式标准,成为用于第三方认证的惟一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
3.ISO 9004:2008《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
该标准提供了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指南,包括持续改进过程,提高业绩,使组织的顾客主其他相关方满意。此标准取代了1994版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的指南标准
ISO 9004-1、服务指南标准 ISO 9004-2、流程性材料指南标准ISO 9004-3和质量改进指南标准ISO 9004-4。
4.ISO 19011:2001《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该标准提供了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基本原则、审核方案的管理、审核的实施以及审核员资格要求等。此标准取代1994版的ISO 10011及ISO 14010、ISO 14011和ISO 14012。
其他标准只有一项:ISO 10012《测量控制系统》,取代1994版的ISO 10012-1和ISO 10012-2。
二、2008版ISO9000族标准的主要特点
1、 能适用于各种组织的管理和运作
2008版ISO 9000族标准使用了过程导向的模式,替代了以产品(质量环)形式过程为线的20个要素,以一个大的过程描述所有的产品,将过程方法用于质量管理,将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要作为组织的输入,再对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满意程度进行监控,以评价顾客或其他相关方要求是否得到满足。这种过程方法模式可以适用于各种组织的管理和运作。
2、 能够满足各个行业对标准的需求
为了防止将ISO 9000族标准发展成为质量管理的百科全书,2008版ISO 9000族标准简化了其本身的文件结构,取消了应用指南标准,强化了标准的通用性和原则性。
3、 易于使用、语言明确、易于翻译和理解
ISO 9001:2008和ISO 9004:2008两个标准结构相似,都从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四大过程来展开,方便了组织的选择和使用。在ISO 9001:2008标准的术语部分,将分散的术语和定义,用概念图的形式,分10个主题组,将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用分析与构造的方法,按逻辑关系,将其前后连贯,以帮助使用者比较形象地理解各术语及其定义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并全面掌握它们的内涵。
4、减少了强制性的"形成文件的程序"的要求
ISO 9001:2008标准只明确要求建立针对6方面的活动制定程序文件,在确保控制的原则下,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决定制定多少文件。虽然ISO 9001:2008标准减少了文件化的强制性要求,但是强调了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实和效果,从而体现了ISO 9001:2008标准注重组织的控制能力、证实的能力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动行效果,而不只是用文件化来约束组织的质量管理活动。
5、将质量管理与组织的管理过程联系起来
2008版ISO 9000族标准强调过程方法的应用,即系统识别和管理组织内所使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将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作为管理过程的一种方法。
6、 强调对质量业绩的持续改进
2008版ISO 9000族标准将持续改进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之一。持续改进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它包括改善产品的特征和特性、提高过程有效性和效率。持续改进的基本活动包括:测量分析现状、建立目标、寻找解决办法、评价解决办法、实施解决办法、测量实施结果,必要时纳入文件等。
7、强调持续的顾客满意是推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动力
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某一事项已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程度的意见。这个定义的关键词是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由于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在不断地变化,是永无止境的,因此顾客满意是相对的、动态的。这就促使组织持续改进其产品和过程,以达到持续的顾客满意。
8、 与ISO 14000系列标准具有更好的兼容性
环境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两类标准的兼容性主要体现在定义和术语统一、基本思想和方法一致、建立管理体系的原则一致、管理体系运行模式一致以及审核标准一致等方面。
9、 强调了ISO 9001作为要求标准和ISO 9004作为指南标准的协调一致性,有利于组织的持续改进
ISO 9001:2008标准旨在为评定组织满足顾客要求、法律法规要求和组织自身要求能力提供依据。它规定了使顾客满意所需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最低要求。提高组织效率的最好方法是在使用ISO 9001标准的同时,使用ISO 9004标准中所给出的原则和方法,使组织通过不断的改进,提高整体效率,增强竞争力。
10、考虑了所有相关方利益的需求
每个组织都会有几种不同的相关方,除顾客外,组织的其他相关方包括组织的员工、所有者或投资者、供方或合作伙伴、社会等。针对所有相关方的需求实施并保持持续改进其业绩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使组织获得成功。
总之,2008版ISO 9000族标准吸收了全球范围内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认证实践的新进展和新成果,更好地满足了使用者的需要和期望,达到了修订的目的。与2000版ISO 9000族标准相比,更科学、更合理、更适用和更通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