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背景(或国内外研究现状)
劳动合同法作为一部单列出来的合同法律,既有合同法的私法的属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社会法的属性。我国合同法中的缔约过失责任的有关规定在劳动合同法中并没有得到完全的确认。但是我国现阶段的现实情况是,劳动者的权利救济途径的缺失使劳动者在合同中处于弱势地位,劳动者权利受到侵害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中的一大矛盾。为了有效解决劳动者权利救济途径不足的现状,我国有必要参考国外相关劳动合同缔约过失责任的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建立我国劳动合同缔约过失责任制度,在劳动合同法中明确确认劳动合同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主体,归责原则,适用范围以及责任方式等。该制度的建立和适用不仅可以弥补劳动法立法上的缺失,对于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完善劳动权利救济体系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合同法中有关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构成要件、适用范围及责任方式。
(二)、劳动合同的特殊性以及我国劳动合同中的缔约过失罪责任的立法现状。
(三)、劳动合同法中引入缔约过失责任的可行性
(四)、我国劳动合同中的缔约过失责任制度体系的构建
三、文献综述(或读书报告)
1. 名称:合同法总论(韩世远 著)
出处:法律出版社
本书全面介绍了各类合同的概念、特征、合同各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合同的法律性质。
2.名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劳动合同法》--总体评价与创新点解析(冯彦君 著)
出处:当代法学
本文主要观点是:《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是各种背景因素综合催生的结果,具有重要的法制意义。基于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双重法律观评价,《劳动合同法》有得有失,综合衡量,得多失少。《劳动合同法》蕴涵创新精神,在诸多制度层面体现创新内容。正确解释、评析这些制度创新内容,有助于促进《劳动合同法》的有效实施和适时完善。
3. 劳动合同法中的私法属性(孙学致 著)
出处:当代法学
本文主要观点是:劳动合同法规范仍应在当事人得以自治的层面保持私法规范的属性,并针对劳动合同关系的特殊性使之更加具体、精确和便于操作。
4. 劳动合同的再认识(董保华 著)
出处:法学
本文主要观点是:对于劳动合同,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将劳动合同理解为劳动合同书,将其视为一种行为模式;另一方面,将劳动合同视为劳动合同行为,作为一种劳动法律事实,通过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终止,以及变更、解除来促使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我国的学者以及立法部门倾向于前一种理解;而国外立法倾向于后一种理解。其分歧就在于口头合同、无效合同、事实劳动关系的认识上。我认为,应当将两种理解综合起来,并侧重于后一种理解来重新审视我国的一些法律规定及法学理论。
5. 对《劳动合同法》若干不足的反思(谢增毅 著)
出处:法学杂志
本文主要观点是:《劳动合同法》的通过有利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但该法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瑕疵、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劳务派遣中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义务和责任的分担、劳动者未及时足额获得劳动报酬、加班费等时的法律救济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有待通过司法解释或修改法律进一步修改完善。
6. 《劳动合同法》的地方立法资源评述(王全兴、侯玲玲 著)
出处:法学
本文主要观点是:许多地方劳动合同立法在适用范围、先合同义务、违约金和赔偿金条款、合同形式、合同无效、主体变动及其后果、合同解除、连带责任等问题上,弥补了《劳动法》的不足,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制定《劳动合同法》,应当吸收借鉴地方劳动合同立法的合理之处,并对这些问题作完整的制度设计。
7. 名称: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机制(董保华 著)
出处: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对于劳动关系的调整存在着三种本位思想,即国家本位、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本书是从社会本位出发来研究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制。从这一视角出发,作者对劳动关系的特点、边缘,劳动法的基本原则、调整原则、具体原则、法规劳动权的权利义务,劳动法体系,劳动法的多层调整模式,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客体,事实劳动关系,劳动执法体制,违反劳动法的责任等重要问题均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全新的观点。此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理论联系实际,可供劳动法和社会法方面的研究者,高等法律院校师生以及实际工作者参考阅读;也可作为劳动法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
8. 名称:违约责任论(王利明 著)
出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违约责任论》密切结合我国现行立法、司法实践经验,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及判例、学说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对确定违约责任所必须依据的理论问题,如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构成要件、违约形式、免责要件、责任形式、债权请求权体系等,作出了详尽的分析和深入的探讨,并对我国司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如缔约过失、加害给付、情势变更、责任竞合、第三人侵害债权等展开了探讨。同时,作者对我国违约责任制度的完善作出了研究和阐述。
9. 名称:新合同法原理与案例释评(崔建远 著)
出处:吉林大学出版社
本书由我国著名合同法专家、《合同法》起草人之一、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崔建远主持编写。全书共上下两卷,二十五章,其编写体例与《合同法》各章对应,并在最后一章设专章选择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评释。既有对合同法立法本意的阐析,又有对具体适用的指导;既有对我国司法实践经验的总结,又有对外判例学说的借鉴。集学理性与实用性于一书的著作。
10、名称:论社会保障权(薛小建 著)
出处:中国法制出版社
本书力求从法学的角度,证成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公民的基本权利,以期与各界同仁归这一问题共同深入进行研究。本书主要内容为:一、社会保障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二、社会保障权的历史演进 ;三、社会保障权的价值 ;四、社会保障权的主体、内容; 五、社会保障权的实现与救济。
四、参考文献
1. 韩世远:《合同法总论》,法律出版社 2004版
2. 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
3. 魏振瀛:《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4. 董保华:《社会法原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
5. 杨燕绥:《劳动与社会保障立法国际比较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
6. 黄越钦:《劳动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
7. 关怀:《劳动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一版
8. 董保华:《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机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
9. 刘文华:《WTO与中国劳动法律制度的冲突与规避》,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
10、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1、王益英:《外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
12、任松芹,王飞鹏,《我国弱势群体劳动权益特殊保护研究》,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3、周宝妹,《论社会保障权》,长白学刊;2006年01期
14、汪拥政,《弱势群体的法律制度保障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5、郑瑞震;《论社会保障法律归责责任之竞合》,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16、郭明瑞 房绍坤:《新合同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17、王利明:《违约责任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
18、陈小君:《合同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19、隋彭生:《合同法要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
20、崔建远:《新合同法原理与案例释评》 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1、冯彦君: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劳动合同法》--总体评价与创新点解析,
当代法学,
22、王全兴、侯玲玲:《劳动合同法》的地方立法资源评述,法学,2005(2)
23、孙学致:劳动合同法中的私法属性,当代法学,2006(6)
24、董保华:劳动合同的再认识,法学,2000(5)
25、谢增毅:对《劳动合同法》若干不足的反思,法学杂志,2007(6)
26、俞里江:论劳动合同的缔约过失责任---以劳动者保护为视角,法学杂志,2009(10)
27、岳中峰:试论缔约过失责任理论在劳动合同制度中的引入与适用,河北法学,2006(12)
|